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199章 报刊

“老师,我们真的要将这些东西发布出去吗?”学生张硕满脸忧虑地看着李逸,似乎对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充满了不安和疑虑。

李逸停下手中整理文稿的动作,抬起头来,目光坚定而又充满激情地说道:“没错,我们必须把这些资料公之于众!只有这样,才能唤起社会各界人士对土人们悲惨生活的关注,进而促使朝廷高度重视这个问题!”

张硕微微皱起眉头,嘴唇轻动,想要说些什么,但最终还是沉默了下来。他看着李逸那副认真而执着的神情,心中的担忧渐渐减轻,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信任与敬佩。

李逸回想起上次在港口目睹那群穷苦土人的情景,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强烈的使命感。从那时起,他便暗自立下誓言,一定要尽自己所能去帮助这些土人,因为他们同样也是大宋的子民,绝非卑微的奴隶。这种不公平的待遇令他痛心疾首。

整整五年时间,李逸不辞辛劳,穿梭于民间各地,亲自探访每一个土人聚居之地。他与土人们交流谈心,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现状、困境以及内心渴望。随着调查的不断深入,他越发深刻地意识到,土人所面临的问题远比想象更为严峻,改善他们的处境已刻不容缓。

尽管东宋朝廷早已废除了赵昺时期制定的等级制度,但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却难以在短时间内消除。在人们的心目中,土人的地位依旧低微,这种偏见不仅存在于普通百姓之间,甚至在一些官员的脑海中也根深蒂固。

当然,并不是所有的土人都是如此悲惨的命运。那些早已被同化或是生活在某些大区的土人们,所受到的待遇已经与普通人相差无几,可以说基本实现了平等相待。

然而,这样幸运的土人毕竟只是少数。绝大部分的土着居民仍然遭受着不公正的待遇,他们被视为奴隶一般,无论是工作报酬还是社会地位,都远低于普通的汉人。

面对这种令人痛心的现状,李逸深感忧虑和不安。他迫切地期望能够借助邸报这一信息传播媒介,向东宋的广大百姓发出呼吁:请大家给予这些土人更多的同情和理解,共同努力去改善他们的艰难处境,提高他们的待遇水平。

“邸报”早在汉代便已存在,那时它多由官方对诸如朝廷调任之类政务信息进行手工抄写,并张贴于宫门之上,被称作“宫门抄”或“辕门抄”等等。

时光荏苒,来到唐玄宗开元年间,一份名为《开元杂报》的邸报应运而生。然而,受当时雕版印刷技术所限,其质量参差不齐。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

为您推荐